图为蒋靖妍(图右1)在站台上遇到一位旅客的求助后,察看对方的车票信息。 刘力鑫 摄图为一辆列车进站,蒋靖妍(图左1)在站台上接车并引导旅客有序排队候车。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在站台上与一辆即将驶离车站的列车内的小朋友挥手告别。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图中)在站台上手持对讲机工作。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图中)在观察站台上的情况,作为客运员,要时刻紧盯站台上乘客的动态,避免出现突发意外情况。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在站台上手持对讲机工作。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图左1)在站台上引导旅客有序排队候车,并告知旅客各节车厢所在位置。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在站台上目送一辆列车离开车站。 刘力鑫 摄图为蒋靖妍趁所在站台没有列车停靠的空闲时间,在值班室内吃午餐。 刘力鑫 摄
1月19日,腊月二十八,正值春运期间,江西南昌站的站台客运员蒋靖妍正忙着接送一趟趟列车并引导旅客有序安全乘降。
24岁的蒋靖妍是一名“铁二代”,2023年兔年春运,属兔恰逢本命年的她,迎来了自己在站台上工作的第一个春运。
作为部门里第二小的职工,蒋靖妍虽然才到站台上工作不到一年时间,但在春运期间,她最忙时一个班次要接送二十多趟列车,有时一整个下午一刻不停都在站台上来回奔走。
蒋靖妍的父亲是一名列车司机,有时她还能接送到父亲值乘的列车,但每次相逢,两个人一般只会远远对视一下,然后便继续专注各自的本职工作。
站台客运员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责任重大。在蒋靖妍心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接送的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到达和驶离,每一位旅客都能平安抵达目的地。
乡村“守艺人”,巧手成就致富梦 ****** 【一线讲述】 编者按 广袤山乡,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靠着一双双巧手传承传统技艺、助力家乡发展。雕刻彩绘、造屋筑桥、器具制作、刺绣印染……有他们的地方,就有民俗风物之美,也有产业致富之路。他们,拥有一个朴实无华的名字——乡村工匠。 90后重庆小伙儿辜国强在组装花丝镶嵌作品“凤引九雏”。新华社发 在浙江湖州市八里店镇潞村,陶瓷艺人在瓷器上作画。新华社发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育好用好乡土人才”。此前,国家乡村振兴局、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挖掘培养一批乡村工匠,促进农民创业就业,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今天,让我们走近四位乡村工匠,观摩他们的“指尖绝活”,倾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传承技艺、惠泽一方的拳拳初心。 这里的琴声绕梁不息 讲述人:河南确山县农民制琴师王金堂 扛起锄头,我们是耕田种地的一把好手;拿起工具,我们是世界提琴制造业中响当当的“确山师傅”。全球90%以上的提琴来自中国,而中国提琴产量的40%左右,特别是中高档手工提琴产量的80%以上都出自我们确山人之手。 40多年前,16岁的我挤上火车一路向北,怀着“学门好手艺”的心气儿,去北京闯荡。几经周折,终于进了一家工艺美术厂当上临时工,跟着师傅学习制作工艺小提琴。一年后,老板看我笃实好学,就让我当上了车间负责人。后来,我又到一家提琴作坊当学徒。 提琴制作工艺复杂,有拼板、刮板、音孔音梁、刻头、装头、油漆、装配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比如,拼板时如果黏合不牢,就会影响后续每道工序;刮板的尺寸和弧度高低一定得精确,否则直接影响提琴音质。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练手,我掌握了制琴的关键技术,也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我白天打零工、卖煎饼,晚上继续钻研制琴,同时,动员在京打工的老乡一起干。1990年,我们终于和一家木材厂谈拢,合作办起了一家琴坊。打这以后,我的制琴生意越做越好,带出来的许多老乡也陆续建起了自己的琴坊。 “确山师傅”在北京干得风生水起,家乡一直很关注。不久后,确山县政府和在京确山籍老乡创办的提琴生产企业签了合作协议,我们整体迁入县产业集聚区“确山小提琴产业园”,为一个梦想而努力——把确山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中高档提琴生产基地。 现如今,全县制琴及配套企业已经发展到144家,从业人员2600多人,产品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贝斯及配件等30多个系列、400多种型号,年产提琴约40万把,年产值6亿元左右,年出口创汇超过2000万美元。 从外出“打工潮”到返乡“创业潮”,我们认识到:要想产业长远发展,关键是不断壮大本土人才,让产业发展有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2020年1月,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挂牌成立,吸纳了100多家会员,大家推选我担任协会会长。针对制琴人才短缺问题,我们制定了“5年计划”,划定了确山提琴行业标准,通过加强函授、培训,增强“确山琴师”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 我们这些“琴一代”,也有很多遗憾。几年前,在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上,以色列乐器商人约瑟夫在他的摊位上用小提琴演奏《梁祝》,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望。现场有人请我也演奏一曲,我当时就蒙了,连连摆手:“我们只会制琴,不会拉琴。”现在,越来越多的“琴一代”让孩子学琴,县政府还出资聘请了专业提琴教师,在镇里和县里的中小学校开设提琴特色班。每年都有很多确山学子选择音乐类专业深造,学成后回乡支持提琴产业发展,让这座提琴小城充满了青春活力。 我们相信,确山的琴声定会悠扬致远、绕梁不息。 自贡彩灯,温暖千家万户 讲述人:四川自贡胡氏花灯传承人万玲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灯会。近年来,自贡灯会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张闪亮名片。胡氏花灯,就是自贡彩灯大家庭中的一员。 四川自贡彩灯。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摄/光明图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