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福琼向记者展示自己采摘的辣椒。 张旭 摄
在位于侣俸镇保乡村的一处蔬菜大棚里,该村村民刘福琼正在采摘成熟的“螺丝椒”(辣椒的一种)、番茄等,笑得合不拢嘴。她说,每天工作8小时,可获70元工资,遇到出货量大时需加班,加班可获双倍工资。
“螺丝椒可长至一米多高,一年可结果8个月,月月都有活计。”刘福琼说,辣椒、番茄等都是市场佼佼者,价高且畅销,对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充满信心。另外,还有土地入股,可享受分红。蔬菜大棚的负责人周建表示,大棚采用了双层棚,冬可保温,夏可覆上黑膜防晒,利用技术达到增产提质的效果。
图为收获沃柑的村民。 张旭 摄“‘巴岳农庄’不是一个具象的农场、庄园概念。”戴安勇介绍说,铜梁区中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破题革新,重点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收入分配的深层次问题入手,提出实施“巴岳农庄”试点建设。目前,试点区域涵盖铜梁4个镇17个村,共5.9万亩土地。
戴安勇介绍说,“巴岳农庄”由农户、村集体、国有公司、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共同参与,通过清晰的股权架构、合理的利益分配、规范的运营机制,从而实现多方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乡村产业发展。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高标准农田,一侧放着输水管道的材料。 张旭 摄在少云镇海棠村,村民周笃群指着连片的田地告诉记者,2022年的大旱天气,曾让她险些遭受损失。现在,她的田地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被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已增配了输水管道、水渠等设施。“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周笃群说,她除了保底分红和务工收入外,还能享受到盈利(田地丰产)以后的分红。
戴安勇介绍,2023年,“巴岳农庄”将进一步细化完善试点改革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一批产业蓬勃发展、环境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示范性村庄。(完)
图为铜梁区侣俸镇的大棚。(无人机图片) 张旭 摄暖心!一项目完成回迁安置****** 本报讯(王兴国记者邢汉夫)记者从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府获悉,近日,哈尔滨市农业博览中心项目顺利完成回迁安置,涉及196户、40200平方米的538套房屋全部选择完毕。 据了解,南岗区城市更新局将农博项目选房进户工作当作2023年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件大事来抓,4日,选房工作正式启动。为了确保选房公开公正,该局邀请公证处人员全程录像,公布举报电话,邀请所在社区和群众代表全程监督,设立预选室张贴户型图,讲解户型、朝向、使用面积换算系数等居民关心的问题,为预选工作做好充足准备。 选房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已公示的选房顺序,设立选房、开票、政策咨询、信访接待等10个工作组,同时配备引导员,为每名选房人全程提供服务。通过连续4天的工作,196户、40200平方米的538套房屋全部选择完毕。 下一步,南岗区城市更新局将积极协调物业公司,跟进居民入户工作,力争在春节前让每户居民领到新房钥匙,为农博项目回迁安置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